为了一口好吃的玉米棒子,我们跨越了千山万水

进入巴彦淖尔后,我们聊过河套平原,聊过40度黄金产业带,聊过阴山贺兰山庇护下的物华天宝福地…实际上,这块宝地,除了小麦、瓜子之外,玉米,也是巴彦淖尔非常有名的主产粮。

为了找一口鲜玉米棒子,远方溯源团队先后到过东北黑土地,到过云南高原…玉米品类繁多,不同品类口味不同,但,若是要吃甜糯玉米,则必到巴彦淖尔。

如同我们每到一家企业重新认知一次河套平原那般,这里再重复一次它的特色(听多了以后你会对对河套平原有了记忆点,以后听到来自河套产品由衷地感到亲切,记忆点多了,中国农产品地图就会在你的脑海里形成根一般的记忆):

位于北纬40度黄金纬度种植带,是亚洲最大的黄河水自流灌溉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3000-3200小时,昼夜温差大,无工业污染。这样环境种出来的糯玉米皮薄肉厚、软糯香甜;

还有:巴彦淖尔地区玉米经权威部门检测无任何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霉素等)。

所以,要选甜糯玉米,就到巴彦淖尔。巴彦淖尔玉米这么多,为什么选择的是易中易呢?是因为,易中易是巴彦淖尔为数极少的一家从自营地源头种植的产业链公司。

我们去过了好几家全产业链企业,兆丰,圣牧,阴山优麦,东荣…但是,还没深入聊过:什么是全产业链,全产业链为什么重要,今天,通过玉米,我们聊聊全产业链的重要意义,玉米大部分人所熟知,聊起来好理解。

全产业链是中粮集团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指由田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这是全产业链的定义,你只需理解,是从源头到餐桌,全程可控,要做到全产业链需要很强的实力和积累。

全产业链为什么那么重要:可以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打造“安全、放心、健康”的食品产业链。

全产业链是我们选择易中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远不只这一点。继续跟着我们脚步去了解。

车子抵达的那一刻,“易中易”特别显眼地进入眼帘,以至于第一反应:咦?我们到了一家贸易公司?不是农业公司,就因为太过显眼,反而忽略了另一行“做中国最好吃的甜糯玉米”的重要字,直到进了恒温冷库,进到了全生产线观摩,直到拉到阴山脚下那近2万亩地去吹八级强风沙,才真真切切从贸易的初级印象进入玉米专业化产业链的农业科技公司。

如果查公司注册资料,易中易是一家注册于17年的企业,相对于巴彦淖尔其它玉米品牌傻小胖、加农炮,看起来似乎历史短了点。但实际上,易中易的老板及跟随的这帮兄弟(你只要问他们是不是来自张家口,答是的都是跟着老板从张家口来到巴彦淖尔种玉米),07年就开始在玉米淀粉领域经营,是药品公司的供应商,是香港上市公司联邦制药的上游企业,给联邦制药提供玉米杆,联邦制药在他们的玉米杆上培养抗生素菌种,联邦是做抗生素最大的企业。全球60%的抗生素是联邦制药提供的。

在巴彦淖尔,易中易,圣牧,联邦制药是纳税前三大的企业。这,就是易中易的实力。

这一段实力的铺设很重要,否则,你会以为它的口号“做中国最好吃的甜糯玉米”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当你了解它的实力,了解它在玉米领域的专业度和研发实力,了解它的辉煌,就知道它挂到人人可见的公司大楼上的烫金口号,是一定要去实现的一个目标。

甜糯玉米,是一个以鲜穗、速冻产品供应于市场的产品,品质和口感的决定因素取决于:

01、从田地里种植回来的玉米是不是最佳口感状态,这是由种植地、种植管理、采摘时间决定。

易中易的种植地在挨着阴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我们在田地里时继续聊它的土地。

玉米棒子最好吃的状态是刚成熟的三天内,采摘时机得控制在这三天内才能保证每穗糯玉米都做到“最好吃”。

如果非自营,与种植戸采取一家一户分散的订单模式,人工采摘,采摘时机无法精准把控,一是来不及三天内采摘完,二是玉米越熟会越重,农户会出现自觉不自觉错失最佳采摘时机,因此玉米口感和品质不稳定。

用自营种植基地,可以实施统一的种植计划、统一的田间管理、统一的采摘计划。保障品质的稳定,这是易中易最终采用全自营种植的原因。

由于玉米在低温时活性很低,低温采摘可以保持口感更好以及营养成分保留最好,在采摘季,他们每日凌晨就3点进入现场采收,上午9点即完成当天的采收计划;


要保证这个效率,公司配套了15台大型糯玉米收割机械。保证了每穗玉米从采摘到加工厂时间控制在3小时之内。



02、田间地头采摘回来最佳口感的玉米,能不能第一时间加工好锁住鲜。

在生产线走动时,厂长不断强调他们两边各四排能日处理600吨的高标准糯玉米加工生产线的。强调这个加工能力的原因,是他们一天采摘量在500吨以下,低于日处理量标准,就不会出现延迟加工线下。就能保证抵达工厂后1小时锁鲜。

预处理-蒸煮-速冻,必须在1小时以内:

入场的原料20分钟完成剥皮、清洗、切头去尾、初选分级等预处理工艺;
40分钟完成蒸煮、预冷并快速进入速冻库锁鲜,保证每穗玉米的鲜度和独特风味;
这有限的时间要完成一气呵成不损耗时间,就得靠数字化设施设备来确保每一道工艺流程的精准实施;整个易中易的工艺设备,智能、数字,他们说,同行或者合作用户,他们是不允许他们来参观的,这也是他们的核心技术。我们看了,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参观。

在加工车间走动时,厂长说到两个比较震撼的细节:
1、每个车间的管道,他第一次采购的不是不锈钢材料,老板二话没说直接让他把所有的管道全部换成304食品级不锈钢,买过保温杯的对这个型号材料应该很了解。单单预处理环节一个车间的不锈钢管道,投入的成本就达一千多万 。

2、玉米框,快速冷冻锁鲜是把产品快速冷冻到-20度的一个工艺,市面上没有相应能耐这个温度的低温装玉米的食品级框子,他们就自己生产这样的框子,成本多少呢,3000多万。说实话,挺难想象就为了这些框子砸了3000多万。厂长说,真正说起要把玉米做好,理论说起来是挺简单的,关键是能不能真正做到,实施到位。玉米框子,也是其中这样的一个细节。




03、加工好的玉米,锁鲜保鲜能力。这里又到了易中易展现硬实力高科技的时刻了。能不能每时每刻收到的都是新鲜的秋天味道,就看这个恒温库的实力了。

刚开始让我们看冷库时,心想,不就一个方盒子冷库嘛,很常见啊,不过是谁大点谁小点。但是,但厂长说这个黄色盒子投了1.5亿时,不得不让我们拉满好奇心去认真瞅。

那是一个地上40米,地下3米共43米高,10立方米的智能化恒温、恒湿保鲜库,总投资1.5亿,在亚洲不超过7家。它和其它厂家的差距是啥呢:玉米放进去后,它是一个处于冷冻恒温的状态,它没有温差,一直保持恒温状态(温度变化小于0.005°C),不管什么时候加工好,都可以达到一个保鲜的效果。

解释一下这里恒温的一个细节(实际不只这个细节):进入冷库的门有2两道,第一道门打开后,因为第二道门关着,冷库里的温度不会和外界气温产生冷热交换;同样,第二道门打开前,第一道门已经关上了,依然不会和外界环境产生交换;冷热交换是什么意思呢,你冰箱打开时,冰箱里的冷气会和冰箱外的热气对流交换的,冰箱的温度就产生了变化。
锁鲜的玉米通过恒温、恒湿保存,可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鲜度稳定、口感稳定、品质稳定、供应能力稳定的产品。让一年后拿出来的玉米,依然有刚成熟时候最佳口感的秋天味道。

为了让我们体验这种新鲜感,午饭时,赵总拿了一盘地瓜、一盘小南瓜让我们品尝,从新鲜度考我们大概保存多久,大美和李禧都说是一年以内吧,很新鲜啊,“两年,想不到吧”。

同时,智能恒温库会完整记录每一托盘糯玉米原料的种植地块号、位置、种植时间、采摘时间、生产加工时间及每一道工序的责任人,实现每份产品质量的可追溯。

我们极少会花那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和记录一家公司的冷冻恒温库。但易中易的恒温库不一样,即是它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了让你明白,我们选择一家企业的严谨程度:品质保障,品质稳定是所有选品的前提。




了解完整个厂区,大鱼大肉之后(内蒙人就是好客,七七从进蒙的110到出蒙的122,还是在口腹相当克制的情况下,就是内蒙人民天生好客贡献出来的能量)。


出发,前往阴山脚下的玉米地。

早种的玉米苗苗长出了10cm高了,还有一些田块正在种植或等待种植过程中。每年5月1日种到5月31日,会记录每个田块的种植日期;每年8月1日-9月5日采摘。大部分情况下,先种的会先采,当然也存在长的不正经的(天气等诸多影响)后种先熟的情况。所以决定采摘顺序,除了种植的顺序,还得依赖实际成熟的状态再采摘,每天蹲田间地头是常态,每日唱着:大王叫我来巡田…




种植的这段时间里,赵总他们一个一个黝黑的被七七狂吐槽、拍视频,七七大概忘了,十几天的内蒙行,就算它大晚上也要撑着伞,依然抵挡不了逐步变黑妹的进程。




2万亩的基地是有多大呢?地里呆的久想上洗手间,我们是开了半小时的车程才抵达。为了避免玉米授粉时受别人家的玉米品种干扰,把挨着他们的地一并买了下来做出了隔离带。




抵达地里没一会,8级大风紧随而至,漫天黄尘谁也瞧不清楚谁,李禧拍了她最随性洒脱的发型。小乌鸦是秋月的御用模特,大美受不住了躲到车里,秋月依然容易入戏。我从七七手里抢了小半截的花玉米,粘点泥尘气息边啃边和阴山脚下的农民唠嗑。

“家有100多亩地,把家里土地出让后很省心,不担心天灾,还挣工钱,旱涝保收…”

小哥边走在风中边唱着:有胆有质量,我们好奇地问赵总啥意思。赵总说,这种挨着阴山脚下的地,一旦洪水从山上冲下,一旦强风爆…那就面临可能颗粒无收,但越靠近阴山,昼夜温差越大,玉米口感越好,所以叫有胆有质量。

“那靠近阴山的地很便宜吧”,“不便宜,更贵”,
“为啥”,“大家都知道这里的地种出来的粮食好吃啊”,
”一亩地多少”,“1300多一亩吧”…
好贵的地,好日子的农民。当想起觉得这里的农民穷时,我知道,我们肤浅了。

关注到这些细节的话,会明白,易中易,每一个环节都在往“最好吃的甜糯玉米”努力。




回到易中易的门口,夕阳映照着“要做中国最好吃的甜糯玉米”格外的灿烂。依然觉得中间的易中易,名字,有点意思,就问了赵总:你们名字为什么叫易中易。他说,曾经,我们只是想做的大自然的搬运工,从农户手里收玉米,再卖玉米,只是,做了一年后,这样玉米的品质很难控制、对于志在做中国最好吃的甜糯玉米,只好亲自下地…



这是一家志于做中国最好吃的甜糯玉米公司,他们也是这么做着。

记录的略显繁琐,这是我们一步一步认识他们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如果有一点可追寻的踪迹痕迹,或许,你也能对它有一点:啊,易中易原来是这样子啊 的印象,那这样的繁琐,或许就有一点意义。


远方好物随军记者蜗牛

2022-5-27于成都

标签:

上一篇:天然阴山燕麦,家国情怀的传奇
下一篇:致敬好联丰
取消
扫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