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黄土高原,中华的脊梁华夏的魂!

延安,黄土高原,中华的脊梁华夏的魂!

延安,黄土高原,窑洞,南泥湾,黄河壶口瀑布,洛川苹果。

这是我们延安站的足迹,也是我们,本篇想分享的这一路见闻感受,黄土高原,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半部中华史。

我们从玉露香梨另外一个高原基地下山之后,简餐简饭,马不停蹄滴从临汾隰县,向着延安出发。从华夏第一都临汾,奔赴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延安,是民族的圣地,中国的革命圣地,七月份时,我们久收到延安时商务局的邀请,前来延安考察这里红的枣、黄的米、甜的苹果…终于在这丰收的金秋时节,于国庆前来到延安,即能在特殊的祖国华诞日来临前学习、敬仰红色圣地的延安精神,也能踏踏实实地考察了解延安这块陕北好江南土地上的产品。

尽管是受政府邀请,远方老师依然提前提醒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选品的产品片品质原则不要变,即使是被邀请,依然要坚守。这样,即是我们坚守品质的原则初心,亦是,对被选择企业的好。

我们抵达的企业。如果品质不达要求,我们会告诉他们哪里不满足,以及哪些企业做到什么样的状态……会拥有一场诚恳的交流讨论,远方老师曾经淘大讲师的经历,以及这十多年来带学生的经验及习惯,每每遇着向善的企业,他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见解及经验异常真诚与人交流。假以时日,如果这些企业后续产品品质提升上来,满足我们要求了,后续合作就水到渠成了。

隰县到延安,黄土高原,黄河、黄帝,与黄色的华夏民族息息相印,自此沉醉这片历史与黄土高原一样厚重的土地。

如果把黄河比作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那沧桑厚重的黄土高原,就似用父亲宽广的胸怀,为华夏民族提供了静默深沉的守护。水的浸润,土的滋养,共同庇佑了这片土地,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未到黄土高原上来,从电视、音乐里,对黄土高原的印象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信天游、放羊、千沟万壑…这种苍凉、悲壮又粗旷豪迈。

但从历史里,穿越铁马金戈的时代,大秦、大汉、大唐的铮铮铁骨,恢宏磅礴;千百年飘扬的牧歌,悠扬婉转,黄沙中遍布着柔情,苍凉又粗旷,无不时时翻滚出汹涌澎湃的激情想冲到那里…

这是未亲自踏足这一大片土地时,两条挺割裂的遥远的印象。当站上这块土地,站上黄土高原,见天,见地,见千沟万壑,见五千年历史留下的痕迹…见着重唤绿意的黄土高坡,

黄土高原并不是一座平坦的高原,“千沟万壑”是展现在你眼前的真实形态。

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站在香梨塬上基地向着深沟望去,就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所唱的景象。

对土地有了手脚贴地粘泥触温的感情后,就有了“黄土高原的特色是怎样的?这样壮观的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能成为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的一路走着,一路探寻的念头。

黄土高原的基本特色:

黄土高原除少部分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黄河及支流长期强烈侵蚀,地形支离破碎、壁立千仞,形成千沟万壑,以及一个个的梁、塬、峁、沟的黄土高原风情。

当刮来的颗粒物降落在平坦宽阔的高地上,慢慢堆积起来,形成顶面平坦、四周被河谷切割的黄河典型高地——塬,古代“原”同“塬”,意为台状高地,四边陡,顶上平,是天然堡垒。陕西有很多原,多为大姓家族聚居地。比如白鹿原,就以白姓、鹿姓家族为主体的一个聚居地。

当颗粒物降落在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如果落在连绵的长粱状丘陵上便形成了黄土墚,梁是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而如果降落在单独的丘陵上则最终形成黄土峁。峁和塬的构造差不多,只是小很多,陕北高原到处是峁。

比如大卫挥动着远方的梦想旗帜站一个在梁上(山上),其它小伙伴站在沟里,想走到大卫那里,还要绕很远的路才能过去汇合。类似的场景,血色浪漫里的钟跃明和秦岭对唱。

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呢?

1、青藏高原抬升
数千万年以前,板块运动使得青藏高原不断抬升,阻挡了印度洋方向的季风,以及它所携带的水汽。

亚洲内陆地区因而变得干旱少雨,温差大,中亚地区地表遭受强劲的物理风化作用,岩石破碎,广袤的戈壁、沙漠就在这里蔓延开来。

2、西风的形成

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在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会形成了一个风速很大的西风带。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后平均海拔达到4000米以上,宽度占到了北半球西风带的三分之一,西风带被“劈成”两股。

靠北的一股沿着青藏高原北缘向东吹着,首先就来到干旱地带,在这里“驮起”地面上的颗粒物向前继续游走。这就是西北常见的飞沙走石场景。带着地面颗粒状物的风一路抵达今天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省区。风力渐渐减弱了,颗粒物随风弱而落到地上,落到不同地方,形成上面所述的梁、塬、峁,越垒越厚。

3、太行山、秦岭等高大山脉阻拦

如果向前没有山脉阻拦,这股风会继续吹,黄土继续向前堆积。但当它们继续向前时,向东止步于太行山,向南止步于秦岭。这些高耸的山脉就如宽阔的脊梁,将大部分黄土限制在了山的内侧。秦岭、太行山的脊梁,让黄土在这一个宽阔地积聚那么深厚。只有黄土足够厚,才不怕那万年岁月的摧残。

因此,每每说起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总是容易动情地说,秦岭架起她的骨骼,铸就了华夏的脊梁,还是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也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黄土高原是为何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无论从电视剧还是描写黄土高原的小说,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黄土高原的气候都谈不上宜人,甚至可以说,黄土高原上生活太苦了,大学甘肃的同学、陕北的同事,如果在南方城市能有一份好工作谋生,他们是很难选择回故土的,以为那里,生活的太苦了。

站在黄土高原上,目之所及,沟壑纵横。这样看似贫瘠的黄土高原,为何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当然是最重要之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时落后的生产工具。

黄土质地细腻、颗粒细小、结构疏松,有易耕性。原始人类用简单的木质、骨质或石质工具就可以轻松翻开黄土,进行耕种。

而中国南方丘陵地区覆盖的红土,因为气温高、雨量大,红土中大量的铁元素淋溶下去,在距离地面20-30厘米的地方形成一个富含铁结核的淀积层。这一层非常坚硬,在没有铁质工具前,人类对此基本无计可施。所以古代农业的发展,黄土高原优于南方丘陵山区。

同时,松软的黄土利于开凿,诞生了黄土高原上独特的窑洞生活方式。遍布在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上的窑洞,让这里的古人类可以成功地躲避严寒和猛兽的袭击。智慧,文明,源于生存。更古不变的道理。

生产工具利润可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延伸,随着农具的不断发达,从黄土高原的文明,再到顺黄河流域而下的洛阳都城的繁荣,顺着可开发难度加大的生产工具产生,向南、向北的农耕文明蔓延扩展。

易耕性之外,黄土高原还有易自肥性的特点。黄土高原的黄土厚达50至80米,陇东高原、陕北高原厚达150米,最厚的地方达200米。黄土堆积深厚,具有垂直的纹理,可以把深处的养分、水分带到地表。

黄土松散利于毛细作用吸取养分,简单说就像一块多孔的海绵吸水性超强。它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为农作物所摄取。同时黄土的搬运和堆积一刻不停,每年都有新的黄土落在地面上,进行“自我加肥”,古代黄土高原的农作物不靠人工施肥就可以年复一年地种植。。所以能孕育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仓颉在这里创造了汉字
杜康在这里酿出了琼浆
炎帝故里、黄帝的陵
西周代商、秦汉革鼎、隋唐相继
黄土高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资源仰仗

这是,我们临汾、延安这一路上的黄土高原感受,浸润着黄土高原上中华的脊梁华夏的风骨,我们一路抵达延安。延安,窑洞,彩虹,当我们描述起这些所见,羡煞未同行的人,那是他们读书时读到的圣地,未曾亲见,总有更加神秘的想象以及渴望一堵真容。

居则挖土为窑,衣则羊裘,食有羊肉,这是延安乃至陕北的黄土高原生活画卷。

看到彩虹会好运,我们也一路幸运着,纯粹的人,或许也更容易被好运眷顾。

说到延安,革命圣地,根据地等近代红色精神无人不知。但延安,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在西北方向的军事重镇,地势也较高,也相对缺水。延安在北宋时是防御西夏的一线军事重镇,宋人有言:失延安则失关中,失关中则失天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明朝与北元(包括蒙古各部)对峙,榆林就处在明朝与北元的交界处,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称为延绥镇或榆林镇。

皇帝陵寝,也在延安。

因此,延安是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更因民族圣地革命圣地闪耀在近一百年的时空岁月里。

关于革命圣地,单延安这个名字包含着何等深远的政治意义,何等厚重的历史份量,已无需我赘言。

晚饭是西域美农的老板,同时也是远方老师的学生,李春望代表着招待。席间又一次聊起他的故事。

西域美农,李春望。
当年工作新疆出差,被新疆水果浸润后喜欢上。带着5000块钱开始在淘宝上做新疆水果、干果等。

09年,坐了四天四夜火车从新疆抵达杭州找远方老师学习(这个点远方老师印象特别台特别深刻,太能吃苦),专注做西北产品。

16年的时候,已经一年做好几亿的他,在盛夏火炉般西安城,他的办公室依然没有装空调。老师问其故,他答,员工热火朝天干活没吹空调,他也不好意思吹空调。优秀的人总有特别的特质。

后来开通抖音,又是第一个跳进去自己直播。7月份西安行抵达他们公司,他不在,太在新疆水果产地亲自直播中,每天直播11个小时,是抖音农业板块第3名的企业。


远方老师带我们见着这些已经辉煌的师兄们,让我们增着见识,见他们优秀的特质,优秀的为人处事风格;同时也勉励着后来者的学生,倘有志向,养精蓄锐成长,假以时日的成长,也或有奋发的机会。

在这样的圣地延安,坐在窑洞里,我们开了一次复盘会议,简称延安会议(延安会议的部分内容,在我们上一篇文章里:延安会议)。统一行动、坚定的目标、坚毅的信念、不足处的改善与成长,是今晚的主题,此间以后,向着这样坚定的目标,心无旁骛,矢志不渝。

这样随身教诲实践,是了解远方老师的人,都会无比对我们溯源团队心生艳羡。

延安会议后,凌晨两点多,走出窑洞会议室,满天星辰,这是延安的星辰,久久矗立仰望星空,感受那一刻的星河浪漫。

窑洞睡的很踏实,也有新奇的串来串去看别人家的窑洞样式。

第二天太阳升起,早饭送了过来,坐在窑洞,晒着太阳,吃着早餐,你能想象的陕北生活的美好,那一刻温柔尽显。

一提南泥湾,人人可朗朗上口的: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呀,遍地是牛羊呀……

我们在小伙伴们的南泥湾歌曲中来到了从小就听到过的南泥湾。

关于南泥湾的简介: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南泥湾三五九旅旅长是王震,这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带队开荒南泥湾生产,创“陕北江南”。建国后是上将,又奔赴新疆,开荒新疆广袤地域生产,带出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南泥湾,稻田上金灿灿的稻穗、草地上不惧人的和平鸽,南泥湾大生产画卷的生产博物馆,一帧帧画面将南泥湾的前世今生在眼前放映。

在那个中华民族的至暗时刻,凶残残暴的内外敌人妄图扼杀中华民族的最后一点希望,他们用残酷的封锁和围堵让陕北水泄不通,号称苍蝇飞进去也得饿死在里面。

但那最伟大的一代人拒绝投降,拒绝放弃,拒绝失败,他们要战斗,他们要穿衣,他们要吃饭,他们要活着,他们还要闯出一个亮堂堂的新世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帮互助,无私奉献…让烂泥荒到南泥湾,让荒地变沃土,绝处逢新生。

这是一次奇迹。神所不能为,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之!

那样的局势,怎么没垮?

那样的局势,怎么能做到乐观?

那样的局势,怎么能死中求活?

那么多的曲折中,如何寻找到的解法?

依靠什么获得的胜利?

你会惊叹于,一群有信仰的人,依靠先进的思想,顽强的意志,不凡的智慧,乐观的精神,创造出属于人类的奇迹。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看似悲壮实则厚重,一种打不散,饿不死,自强不息,斗志昂扬的精神油然而生。

当后人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养分,自强不息,斗志昂扬,顽强的意志,会以一种红色的“文明性”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中。

所以,在博物馆门口,我们铿锵有力地念着南泥湾精神,祝祖国生日快乐!

南泥湾回到兀里红谣,今晚有延安人民欢迎我们的安塞腰鼓和篝火晚会,还有陕北人民的烤全羊。

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敲打出磅礴气势和勃勃英姿,实际上,安塞腰鼓,你在电视上看到的场景会有:黄河两岸、黄土高原,扎着白头巾和红腰带,就着黄河的气势,黄土高原的脊梁,舞的淋漓尽致,很硬气。


对陕北人的印象是一个小伙子在放羊,头上包着白头巾,站在黄土高坡上面对群山唱起信天游,显得非常有气势。

一声秦腔吼出了,关中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信天游唱出了,陕北人对生命与热情的歌颂。

我们,就那样被感染着,鼓舞着。

当晚,在延安,我们溯源团队全体人员第一次站到台前亮相,这是一群可爱的人,纯粹快乐的人,被远方老师带着不断成长逐步变强的人,他们快乐、能吃苦、勤奋,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上天入地…

这是大卫非常难忘的一个生日!

黄河壶口瀑布

在中宁那一站,我们聊过黄河母亲,也到过黄河岸边,小壶口。延安,壶口瀑布,关于壶口瀑布,我们留下这样一副画卷:

我们到底还是站上了黄河壶口
带着对黄河九曲日月吞的好奇

和对李白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霸气艳羡

隰县到延安的溯源之旅
恰有了这次登临母亲河的邂逅

抵达这里的路
是沟壑纵横的蜿蜒
是十米一颠的黄土高坡

热血未肯向辛劳屈尊
波澜壮阔驱赶了凉意

我们手上的大疆
带着视野穿越霓虹通天、壶口惊雷的彼岸

300米河面骤然收缩到50米的峡谷石槽
落差30余米的倾泻而下
有了这排山倒海的独特气象万千

黄河本不黄
只因容纳了百川
才变成这气势雄浑的模样

母亲很漂亮
只因孕育了儿女
才有了历经五千年的沧桑

纵然只是路过的缘浅
依然为黄河母亲这份宽阔胸怀眷念

为什么要对一个艰难的远方如此执着
是少年,不止少年的
只问敢勇,不问西东

下一站的相逢,在路上

洛川苹果

壶口瀑布之后,兵分两路,一路赶往西安飞机回广州(机票时间来不及抵达洛川);

一路前往洛川继续洛川苹果溯源之旅。洛川苹果甲天下,颜值与口感并优,是继续洛川的原因。

洛川的水、洛川的土、洛川的气候,还有洛川勤劳智慧的人民,让其成为全球最适合种红富士苹果的地方。

叶努力本不吃苹果,听我们说好吃时,立马停下相机拍摄先吃一个再拍,这一次,吃了三个半。人均三四个大苹果,这是我们在园子里留下的体验。

傍晚时分,突遇西安疫情变故,担心陕西危险加重直觉敏锐的远方老师当即决定连夜赶往洛阳,离开陕西。
夕阳尽头时分
从渭北一个山头
猛禽旋山而下
目标洛阳
又途经壶口
中途一个服务区,泡面解决了当晚的午餐
算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这倒不是最累人的
最累的是
一车五人,两个没驾照的
一个女司机,老师是不会坐女司机的车
一个9月新加入我们的摄影师叶努力,从上车开始就憨然入眠,抱着包包睡的很香 (这些天赶路、拍摄、剪辑已疲累,走到哪都能闭眼睡着)
所以他只好一个人一脚油门到底
这些人不会开车也就算了
呼噜声也此起彼伏
你说气人不气人
老师只好一瓶一瓶桦树汁喝了起来
一晚上,八瓶桦树汁支撑着直抵洛阳
第二天洛阳醒来,西安我们原本的计划住地升级为中高风险
众人纷纷感慨又逃过一劫
实际上,这些敏锐的直觉
是身经百战后当机立断的本能反应
我们常年累月日复一日行走在全国各地间
每每能顺利地自由穿梭于重重风险下的安全地带
无不是,走的多了,练就的风险识别与毫不犹豫的当机立断行动的本事

关于黄土高原印象,补充一点小知识:

1、为啥带白头巾

这是我曾经的好奇,所以有好奇者此番分享解惑。

黄土高原的风沙历来出名,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漫天”的。所以你印象中的陕北汉子为了抵挡风沙,自古便有头上裹布的风俗。

那为何说白色的黄头巾呢?这源于春秋时期生活于陕北地区的白狄一族有关,他们信奉原始的萨满巫术,向来尚白,也因此有白狄一称。后来这里头戴白色头巾的习俗或许就与千年前的白狄不无关系。

2、黄土高原都是光秃秃的吗?

这是我曾经的误解,所以补充解惑。

黄土一直是典型的农牧业交错发展区域,长期的农耕与放牧,植被累遭破坏,使脆弱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失衡,风沙灾害日益严重。黄土高原生活的人民一直饱受风沙肆虐之苦。这是我们曾经黄土高原苍凉的画面。

在建国后,实施系统的风沙治理措施,这几十年间,那里不断造林绿化,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不断增加,逐渐恢复生机勃勃的状态。比如隰县(山西的)塬、梁、茆种满了玉露香梨,青翠喜人。

所以现在的黄土高原,又复了生机。

在革命圣地延安,
我们从黄土高原的山梁沟峁间,
从流淌过岁月的旧址文物间,
从革命老区的山水间、群众间,
寻找我们曾经的辉煌史册,探寻未来更美好的时光!

除了好物
这些足迹
也是我们认真溯源的足迹
去认真每一站
去认真留下印记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


远方好物随军记者蜗牛

2022-10-3


微信图片_20221003152635.png

标签:

上一篇:延安会议
下一篇:私域的四重境界
取消
扫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