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有机玉米

中国最早的秋天在东北!自然地,它先迎来了丰收!

当南方还在40度高温下热火朝天抗热避暑时,在祖国的东北慢慢入了秋。潘潘甚至说可带秋裤!

对东北的印象,雪国是更深的印象。

七个月前冬天的塔河之旅,抵达哈尔滨的舱门冰封无法开启的奇遇;第一阵的冷风直灌裤腿的冰凉;索菲亚教堂与东正教的历史;松花江上的滑冰、雪橇;
还有当地户外滑雪装备,那时还试图与老板讨价还价说着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直到看着一个从松花江上被搀扶回来的冻哭进来买保命装备的小伙,二话不再争辩地买买买塞满背包。


有发如雪真实场景的体验与感悟,真的有忍受不了的天寒地冻,这是南方人极少呆在本地能感受到的体验。

这些是关于冬天入东北的记忆。

而八月的初秋,来东北,寻找北大荒粮仓的印记,黑土地的厚泽。

不辜负老天爷赏的饭,那就厚待这块黑土。此番北上,是这一方的记忆。

时隔半年有余,远方老师又久别重逢那辆陪他走南闯北的强悍猛禽,它陪他闯荡天涯,在过年前的冬天,那趟东北溯源时停在了长春的北北家。八月再次北上,猛禽归来。走的路自由了,直播间出现的状态,就更加乐活了起来

车子一颠一颠抵达了绥化肇东市,随后,一头扎进了玉米的海洋。

比人高近乎一倍的玉米林子(真像林子啊),黑土地的肥力,让未曾见识过的南方人惊讶着。鱼羊下车前准备着防晒。玉米下乘凉,需要防晒吗。高矮胖瘦,敢钻进去定然淹没在这片林海中。

几进几出,长袖的优势尽享无疑;短袖进去,出来都要双臂痒着四处寻祛痒之物。虽个高两米五,一株却只长一穗玉米,王总说,一株一穗营养好,两穗要瘦。

这些被独宠的“独生子女”长的也算出息,颗粒丰韵,指甲轻轻一扣,酱汁喷涌而出,俗称:爆浆,要是恰好送到嘴边,轻轻一舔,香甜。

老陈笑说此行人均掰两亩玉米地方可回程,到了地里,他却成了田埂上看热闹的那位。



这是蓝天白云黑土玉米地的肇东王老宝画面。

01 来自黑土地的厚泽

中国的最北方,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地之一。这三大黑土,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也即我们的东北平原。

黑土一般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细到我们东北黑土的成因:松花江流域生长着厚厚的草原,一年又一年,野草生长死去所剩下的有机物,因寒冷分解缓慢堆积了大量的腐殖质,与黏土一起形成了厚厚的黑土层。

黑土有“耕地中的熊猫”、“一两土二两油”的说法,营养物质要比普通的红、黄土地高上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关于黑土营养物质的具象理解,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卷走他们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就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当年,小日本从中国东北挖走的黑土覆盖在沙地上种植出来的大米,卖出一斤100-150的天价;乌克兰,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2,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与俄罗斯起纷争后,世界粮食价格疯长。

我们的黑土区并不仅仅指黑龙江地块,主要分布在我国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面积约100万km2,被誉为“北大仓”。

而肇东所在的绥化地处东北黑土带核心区域松嫩平原腹地,松嫩平原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我们在河套平原叙述多次冲击平原沃野千里的肥力成因及禀赋,因此,绥化的寒地黑土资源禀赋突出。

同时,日照充足、黑土肥沃、平原广阔……位居北纬45度-46度的世界黄金玉米生产带嫩江平原,与同纬度上的美国、乌克兰玉米带齐名,并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优质的自然禀赋,故有,全国鲜食玉米看龙江、龙江鲜食玉米看绥化。

另外,因纬度高,玉米生长更慢(冷啊),同样的品种在辽宁只需90天成熟,吉林95天成熟,黑龙江却要100天成熟!大温差,慢生长,能更充分累积玉米的营养和糖度。关于足够长时间能二次代谢更多营养物质等相关分析,我们之前也聊过。

02 来自冬日的严寒及夏季早晚大温差的天时

天时。许多人听到东北的第一反应是,这里气候寒冷,怎么会成为粮仓呢?

但事实是,东北气候寒冷,反而让农作物能够更安心生长。这是因为,东北冬季寒冷的气候和夏季早晚的大温差,有力抑制了农作物的 “天敌”病虫害。所以要在这里种植有机玉米,一开始就站在了非常坚实的基点上。

所以王总说东北的化肥使用量不到全国各省平均使用量的七分之一,农药用量不及全国各省平均用量的三分之一。这是老天赏饭基因好。

昼夜温差大,也让这块地产的玉米比较香甜,类似的道理,新疆的水果也特别甜啊,巴彦淖尔的产品也特别好吃…

大凡昼夜温差大的水果生鲜,甜度都会更高。

03 人和,闯关东

和河套平原走西口对应的,东北有闯关东。即中原人前往关外讨生活。

世界顶级的东北的良田,“插根筷子也发芽”的神话,自然吸引着,那几百年里战乱、光荣与伤痛史的讨生活的人。

闯关东来的人多经历过天灾人祸,吃苦耐劳。他们进入东北后辛苦劳作,开垦了大片荒地,种植了大豆、小麦、水稻,还建起了工厂。

原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流民,顺水而行,看哪块地肥、哪片林子茂盛,找个空房子就住下了,可能比我们现在搬个家也难不了不多少。一传十十传百,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苏家屯”“十间房”“两家子”,都是汉族移民们随意起的名字。

另外,上世纪50年代初期,数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挺进北大荒(上山下乡),用双手双脚,将荒原变成良田,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是我们可歌可泣民族拼搏的一段历程。

经过数十年开垦,现在的东北是个大粮仓,装着大米、玉米、大豆等中国约1/3的口粮。

所以,东北黑土地的开发历史,其实比美国、乌克兰的历史要短,也更丰沃。而且,近年来,我们国家也刻意去保护黑土地不流失,不过度被开发。


04 王老宝起家历程

我们花大量事物描述地利天时,是因为,我们大部分时候,仰赖着自然的生养。有了自然馈赠,加上懂得这种馈赠之稀贵之恩泽的人,悉心珍重这样的产物,才有到手的好物天成。

王老宝的创始人王忠宝,因排行老幺小时候常被叫老宝,但更重要的是,他特别喜欢王老吉这家企业,08年汶川地震时,捐款就捐了一个亿,所以,给自己的企业注册了个商标,叫“王老宝”。

王总年轻时是开诊所的,也即乡村医生,也干了十多年。但是,那时候太穷了,九十年代,农村特别特别的穷。

那时的王医生,觉得医生虽能救病,但不能救贫穷,而很多病,来自贫穷,比如因穷而营养不了,因穷而劳累过度积劳成疾。

所以,他行医的同时也搞起了养殖,养鹅。是因东北爱铁锅炖大鹅选择养鹅,还是因鹅肉富有营养选择养大鹅?身为医生的王总说,大鹅健康啊,大鹅吃草,吃草健康…

王总就带着村子里的人一起养鹅,鹅养多了,跟着他养鹅的乡亲让他把鹅卖到全国去,所以养殖场就这样开起来了。

鹅养的多了,吃草吃着吃着,总要被吃少了,所以还要种玉米秸秆给大鹅吃。就这样06年开始种起了玉米。后来发现,玉米棒子的价值比秸秆高,慢慢地经营起来。有时候,你养大是鹅,丹最终的大成是玉米。

至于为什么在2011年就开始种植有机玉米呢。依然说身为医生职业经历带来大一些理念,治未病,吃健康了,身体就更健康。另外,绥化的黑土地及大温差,也拥有相对容易的有机种植基础。

不过,尽管如此,有机种植过程依然相当坎坷,优质未能带来优价,在市场竞争中步履蹒跚。好在,没有白走的路,当你种着有机,供着有机,开始或许难,但,只要买过吃过,都会慢慢成为忠实的用户,时间的玫瑰,即坚持好的作品,时间到了,自会绽放。

这也是,王老宝成为肇东明星企业之路。也使得他们成为肇东第一家以正能量上焦点访谈的企业(在他们之前,肇东有过因负能量上过焦点访谈)。

黑玉米——粗粮里的小霸王。这个品种其实还在小众领域,对营养学颇有研究的王总,倒是慢慢地将它做到全国第一的段位。就因他黑玉米身为天然的保健品的属性,拥有相当含量的原花青素,抗衰老抗氧化。

形如珍珠,粒粒晶莹剔透,一咬爆浆,软糯清甜,堪称是粗粮界的扛把子。基于这样扛把子的地位,王总是希望将黑玉米慢慢普及到大部分食玉米人嘴中。

紫黑色的果皮,紫黑色的长须,颗粒饱满透亮,有玉米的外表…这样的物种,不要陌生哦。

这是王老宝玉米的历程概述,但,远不仅于此。

凭借寒地黑土自然优势,高水平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艺,王老宝把对玉米的“吃干榨净”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大玉米、全产业链循环生态塑造的特别完整。

种植基础牢固,良种良法助力。一走进王老宝的有机玉米地,特有的浓浓的有机肥味道,踩着“羊粪球”进入。

昼夜温差最大虫害少,但不代表没有,用无人机下放赤眼蜂这个昆虫天敌物理除虫。坚持免耕播种,保护黑土地,减少土地风蚀水蚀程度,营养能全被玉米吸收。

种子上,王老宝更是细心的不得,好土也要好品种才能好吃又健康。

要聊种子,这里先补充一个玉米受粉知识,我是大开眼界了,也终于了解了易中易说的为何玉米种植要有足够的隔离带。

首先,玉米是雌雄同体,玉米株顶部的花粉是雄花的花粉,也就是王总说的玉米父亲;玉米棒自带花丝是雌穗,也即玉米的母亲。授粉受精的过程就是把雄花粉授到雌穗的花丝上,受精后形成籽粒的过程。每个雄穗能提供2-5百万粒花粉,穗粒数一般在750-1000粒,植物界的雌雄比例依然需要雄性花粉异常内卷。

玉米雌穗,每一根花丝对应一个籽粒。花丝从苞叶抽触的时间也有先后顺序,花丝长度一般15-30厘米,如果长期得不到受精,也可以努力伸长到50厘米,直到受精后才停止伸长。所以玉米民间谚语有:宁可白发出千丈,不见情人不回头。受粉完成后,花丝卷曲变色并逐渐枯萎。

玉米受粉是从中部开始的(所以中间断先成长),然后向上向下同时进行。受粉后,如果花粉散失活性,就会导致秃尖、缺粒等高温热害现象(高温导致活性散失),所以,歪瓜裂枣的玉米现象了解了。

了解了雌雄同体玉米受粉过程后,大概就能了解,如果两个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在一块,就可能发生这俩品种的雄花粉乱飞到别人家的雌穗上,进而发生杂交。花玉米就是这样诞生的。所以,要保持玉米的纯种种植。就必须有足够的隔离带。不能挨在一块种。

那买的种子,是否被杂交呢,王总确保的方法,就是给种子做DNA测序,以确保自己的种子不是杂交而来。

同时,在种粮技巧与时俱进。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农用飞机、无人机等黑科技轮番上阵。科技,也是王老宝第一生产力。

种好后,加工有什么讲究?

从采摘到加工完成,5小时以内。跟着我们文字,跟一遍玉米加工流程。

1、大卡车从地里回来,停在两条传动带中间;
2、卡车将玉米慢慢卸到传送带,由传送带输送到脱皮机(脱玉米衣服);
3、脱皮前有一道清洗,清洗后开始脱,脱皮机器的设计很有意思,滚轴不断滚动,只要被其扯到一丝的玉米皮,就将其卷走脱去,如同头发丝被卷了拉走那般;玉米皮也不是没用,卷到另一条传送带去喂牛喂养。
4、脱皮后,进行一道人工甄选,歪瓜裂枣的,挑到一个去喂猪、喂羊、喂牛的传送带;没脱皮赶紧的扔回再脱一次;脱干净且长的正的到下一步工序;
5、玉米切头去尾,头尾送到喂猪、喂羊、喂牛的传送带;切好的玉米,到下一步流程;如果机器切割没有切完整,有一道手工补修切的甄选工序;
6、高压冲洗
7、套袋真空包装,这一步有点意思,左右两边生产线,一边全自动化流水;一边半自动化流水。这是设备、工艺升级迭代过程的产物;
8、高温蒸煮,将真空包装好的玉米推进高温消毒蒸煮罐。178度的高温气体从管道输送进来开始蒸煮消毒,在120度进行22分钟消毒,蒸40分钟后,用冷水再罐进去冷却;
9、冷却后的玉米,进行烘干
10、烘干后,用长长的传送带送到包装车间。

加工完成啦!这样出来的玉米,可常温保存一年。不过,8月份和9月份的玉米,可以实现当天买,明天摘、加工,后天发的新鲜度。因为,种植玉米过程2个月,摘玉米过程也2个月左右(先种先熟先摘)。

另外,在黑龙江,为保护黑土地,为绿色种植,补贴政策加持,科技支撑给力,实现精耕细种是有了福利奖励。听着王总细水流长道着这些故事时,真是应了那句话:你只管努力,老天会奖励那些认真保护地球的人。真的啊,相当于,你投机取巧挣的钱,最终,还是要被拿去奖励给认真保护着我们土地的人。

此行我们走在东北的松花江上;我们此前走过黄河流域的平原;也走过长江流域的江南水乡。行走半部中华史,一个农业大国的山河史诗:黄河奏响千年不息的雄浑主旋律;长江带来鱼米之乡的清婉低回;东北吹起新中国的激越慷慨;未来则有广阔天地间的大回响。跟随大江大河的脉动,到田野中去,了解中国种粮的奇迹,一些自豪,一些责任生养,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期许。

关于中国的粮食,我们有一句从小特别自豪的话:中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时至今日,这句话又呈现出了一个崭新的姿态。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中国人吃不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而吃得好的目标,也是我们未来所求,当下的奋斗。

东北河山,肇东,伊春,克东,塔河…步步丰收,站站惊艳


远方好物随军记者蜗牛

2022-8-13

微信图片_20220816091805.jpg
微信图片_20220816091635.jpg


标签:

上一篇:七月远方好物溯源之旅
下一篇:溯源森娇
取消
扫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