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教授和他的核桃油与杨树

万教授的核桃油与杨树

形容一个书生的家国情怀,本能脑海里蹦出来的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在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里跟随万雪琴万教授在他杨树基地、核桃基地聆听他的研究分享时,一个很直观的印象感受:万教授的书生家国情怀是非常非常浓的。

他研究杨树,只是希望能够在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川西这样的荒草高原,能够给它种点树起来。

让那里的环境得到改善,改善青藏高原逐步严重的沙化状况;让那里的藏民屋前屋后有树,让他们除了烧羊粪、牛粪外还有木柴烧;让热爱树,视树为宝的藏民拥有一个树林环绕的家园梦。

他研究核桃树,始于扶贫,致力于将能够促进大众健康的核桃油视作国家食用油安全第一保障的战略,探索和推广一套核桃产业的振兴之路,很特殊的非主流的这样一条艰辛而远大的路。

一生两树,孜孜不倦,以其在专业领域持续不断深耕,附随一种对家国的温情与敬意,奉献自己,成就社会。

2021年元旦,跨年成都站,那是我们第一次与万教授相识。

那天,万教授带着他的核桃油,台上分享,有心以核桃油报国,无力卖核桃油之术回天。

他深情描述横断山净土核桃,以及生活在那里世代清贫的藏民,他饱含热切,心怀悲悯,将那里的核桃带出来,倾其所有,一代又一代迭代榨核桃油技术,终于上好核桃油在手,却不知销售之路,心陷交困。

感于万教授的扶贫之志,家国之情。远方老师悄悄地让有“何一刀”之称的何主任,不要对万教授的核桃油作任何砍价,要是过高他来当,且有多少买多少,卖不出他个人来垫。

就这样,远方与万教授,基于相同价值观的洞见,基于心心相惜的缘份,开始了万教授的核桃油远方来销售之路,共同推广及科普核桃油之旅。

接下来近一年多的时间里,远方老师带队跟着万教授进过横断山,多次到万教授的研发基地学习、考察。

此次又再达川农大现代农业基地,此时的万教授,杨树的研发即将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核桃产业有了轻量化推广复制的成型模式。

满目平和,深情的目光望着核桃基地及杨树基地,都是自己不断长大的孩子。

万教授的横断山核桃油之旅和杨树之路。

核桃油是我们与他结缘的纽带,更是他将其作为一个战略油看待并为之奋斗的项目;

横断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平均海拔4000多米,因山高谷深,“横断”东西交通而得名。

横断山区中谓之“大山大河夹峙之地”的青藏高原腹地康巴地区。

这里是高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险峻与秀美兼备,又因海拔的急剧变化而昼夜温差极大,具有“一山四季景,十里不同天”的特点。

如果康巴是一颗明珠,那么横断山区就是一条极尽华丽的珠链,它是世界上地形变化最为复杂且最为奇特的一个区域。

这里,有蜀山之王“贡嘎山”,云南最高峰“梅里雪山”,中国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有神奇山水-九寨沟,最后的净土-稻城亚丁,梦幻秘境香格里拉;还有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耳熟能详的康定情歌;还有,净土孕育的横断山核桃。堪称集中了中国的极致风光。

然而,极致风光的珠链,却因险峻的地理交通环境,生活在这里的人极其贫困。

万教授,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以科技扶贫的角色,进入横断山领地的核桃油。四川甘孜,就是万教授扶贫37团要攻克的领地。地处横断山区。

扶贫,是他的起点,也是一个机会,一个他切入研究核桃产业振兴的机会。

“对于热爱工作的人,工作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我幸运地成为这种人。”

这是万教授在高原旷野里,在朋友圈里记录过的一句话,这是很真实的他。

万教授是从16年开始核桃科技扶贫,起初在雷波县等地,2018派到甘孜做帮扶。而研究核桃树,则是09年开始。原本做育种、栽培和种植的他。去教老乡核桃怎么种、怎么管,能够采更多的核桃。这些老乡说去年的核桃还没卖出去呢,还种啥种。解决不了这些老乡的问题,他们也不会听万教授种核桃,于是他就去找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法子。

从考察市场开始,发现两个很奇怪的现象:消费端觉得核桃很贵;老乡却感受到的是核桃很便宜,根本就不值得种。核桃油很贵,原料端很廉价,但在消费端却同样很贵。这中间,市场流通存在问题。

考察市场之后,万教授当时分析到这个产业的出路必须要走核桃油,核桃可以做那么多的产品里面为什么认定了核桃油?

这是万教授的一种战略判断,这种战略判断他相信也会成为国家对核桃产业的产业定位。

这种战略判断的分析:

1、约在2006-2020年的15年间,在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林和木本粮油等政策引导下,全国凡能种核桃的地方,都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核桃种植大潮。

经此,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在2020年超过1.2亿亩,干果产量达到480万吨,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大经济林树种。

2、由于核桃含油率很高:核桃仁62%-72%,带壳干果15%-35%。油品对健康极好;

又由于我国食用油的进口依赖度常年都在70%左右,被国际上不友好国家卡脖子的风险较高,故早在2010年前,就确定核桃的战略定位是“木本油料”,产业的战略任务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故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

3、核桃油可以提升国民健康。现代营养学和医学研究证实,核桃的主要成分亚油酸(50%-69%)、亚麻酸(6.5%-18%)、油酸(11%-25%)、蛋白质(10%-20%),以及含量在1%以下的微量成分维生素E、黄酮、植物甾醇、角鲨烯等,对人体健康都非常重要。吃核桃好,尤其是补脑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核桃油,也成为主要给婴幼儿和孕妇吃的珍贵食用油。


基于这样的分析基础,万教授将核桃产业的出路定位在核桃油上。

实际上,定位核桃油的原因还有一个:核桃油加工简单。比如核桃乳,在饮料饮品这个领域,它是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想进去分一杯羹还是非常难的,同时它的技术含量要高一些,切入了要更困难。

而要将其定位成产业发展,在切入以及复制上不能太难,才有办法进行产业化推广和复制。

核桃油定位出来后,万教授本来是想供原料出来给做核桃油加工的企业,给这些企业供原料,但是,横断山这里的老核桃有个特点:壳太厚,很难用,出油率比较低,因地理位置特点,成本又比较高。这些工厂不要这些原料。横断山这些核桃卖不出来。

横断山这些核桃,它放在全中国的核桃格局里面,也许不算什么(乡城50万亩),但是它对当地所在的那几个村(村里面最多的就是核桃树),就近乎是全部。

而且都是几百年以上的老核桃树,不但年龄老、树种也老。身为育种专家的万教授,看到那些大树就觉得它是一种国家资源,是一种人类的财富。如果说不能价值化,慢慢的会成为藏族家具。所以万教授的潜意识里,一定要把这些资源价值化,即能帮扶,也能保护这些人类财富。

同时,这些老核桃树的核桃,又是好核桃:

1、离太阳和星空最近的核桃。生长在海拔2000-3200米的川西高原上,是世界上分布最高的核桃。这里,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原始纯净,没有污染。

因此,这样环境下的老核桃,藏民们等它们自然熟落之后直接捡回来即可,干干净净,因空气干燥,甚至不会有坏果,除了偶尔出现颗把空壳,万教授说基本没有坏果。

2、原始古老的野生核桃。自然生长,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高大挺拨,枝繁叶茂,一品就是千年的味道

3、无施肥,无打药,无农残。横断山区的老核桃,都是按藏区传统,只管采收,不管经营。

就这样,横断山的核桃是一定要出品的。既然无人愿加工,万教授非加工专业的教授,撸起袖子跳下核桃油加工的场地去。

新手上岗,刚开始在加工工艺上也走了弯路,按照常规脱壳用核桃米榨油。因壳很厚,还专门把核桃拿到一个核桃加工厂的大型机械就脱壳。然后再用核桃仁榨油。
这样下来,整体的成本太高了。

万教授就考虑直接带壳,当然工艺也重新研发,他研发了一种新的榨油工艺液压工艺。

核桃带壳,除了省脱壳成本外,还有什么好处呢?

物理压榨之前,核桃是要先烘焙过,烘培炒制时,如果是脱壳的核桃仁,和金属炒制不锈钢接触,同时,暴露空气中,会被充分氧化。带壳烘培炒制就没这个问题,炒制41度左右时(把核桃抓在手里微微发烫),这样出来的核桃油新鲜度非常好,专业的说就是氧化值就非常低。

另外,因核桃里面除了油,还有很多的天然的抗氧化剂。

所以,横断山核桃油,保质期能长达两年。

实际上,从一开始我们就说到,万教授虽缘起于扶贫,但致力于核桃油产业化的发展。对产业化,他所着眼于的,并不是他一家企业的生存问题,而是如何让核桃油产业能发展壮大问题。

从怎么开发产品,工艺如何落地,以及如何销售。

同时要轻量化的核桃油的生产工艺,可以容易把它复制出去,比如,原来传统的要建一个核桃油厂,可能要投资300万,要1000平米的厂房,要很复杂的设备,才能开起来。这样的情况下,核桃油的加工产业很难发展起来。

万教授的模式,只需要200平米的地方,只需要投入30万,就能投入生产并将生产资质办理下来。当然更关键的是关键:用这套工艺酿制出来油非常好,比投资300万或者500的原工艺要更好。

万总设计的生产工艺几个原则:

1、生产出来的油质量要高,为此,他设计研发了自己专利的低温物理高压压榨工艺。
2、简单(一个人、两个人也可以操作)
3、可机械化,可不断优化成自动机械化(与时俱进,要依赖现代化农业)
4、投入低,可轻便复制

能够做到用简单的工艺生产出好品质的核桃油,很重要的基础是:万教授对核桃、核桃树非常专业、非常了解的前提下。他知道各种核桃的特性,核桃好的成分如何保留、不好的部分如何消除。

描述就几句话,但过程各种艰辛,选型之难,并非是几句所能言尽。甚至曾经到了卖房的地步。但本次重点,并非去描述万教授艰辛的过程,这部分,我们有不少小伙伴已非常了解。

娓娓道来生产工艺每个流程的设计及设备选型过程,他如少年般兴奋,每个设备虽看似简单,但哪个核心是如何来之不易的意外之选。

万教授现在这个模式出来之后,推广时,无论是个人也好,还是政府也好,只要打算要做核桃油的,都可以来找他,也可以到这里来参观,包括设备选型与推荐,只要需要,万教授都能倾囊相授,甚至,如果需要,他还上门指导搭建。让他们相对容易将生产线建起来,然后拿下生产资质。

所有这些他已摸索出来的,他都能无偿地分享给别人。他不担心别人做的比他好,因为他在意的是一起把核桃油这个产业链做起来,而不仅仅是自己的核桃油厂做起来。他自己的核桃油厂,真正的是为了让核桃产业振兴大计而去做探索和实验,成了,就拱手分享出去。

稻城亚丁偏远的一个乡,他们的核桃卖不出去,恰好到万教授这里来考察。万教授指导并到他们村里现场指导,设备选型建议,按万教授模式就建了一个小型的厂,把生产许可证办下来,然后把一个乡镇的核桃,完全消化掉了。

万教授说,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参与, 先不要去管它的大小,只要它能够保证品质是好的东西的基础上,通过大大小小的市场把它培育起来,市场出来后,后来才是所谓的品牌是大是小的问题,他想做的,是希望能够把核桃油引入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它还不是一个兼并的时代,只有这样的话。参与者众,才会有真的发展起来,让核桃油企业有环境能生存下去,而不是原本稀少的几家都会举步维艰。

解决了工艺,解决了建厂之后,还有要解决价格问题。

因为,一个产品价格过搞,它就很难将其产业扩大化。所以在他的产业观点里,他用专业且前瞻性的产业观点去分享,吸引认同的人一起推动产业化。



比如说推动要把核桃油原来认知适用于婴儿孕妇吃的极小众高端食用油,调整为适合至少是中等收入家庭或对品质健康生活的一般家庭这种比较大众化的油品。这样的一种定位的调整一旦得到认同,推动产业时就会把价格放下了,这样的认知多一些的话,一旦形成一种潮流,这价格只要一下来,核桃油的消量就会上去,产业的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万教授为什么和我们在远方平台很投缘,价值观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相同的价值观。

为了致力于将核桃价格下降,除了工艺持续迭代优化更简单让更多人容易参与外,他还不断将核桃更多的可利用发挥研发到极致。

比如核桃渣(核桃榨完油之后的渣)用于有机肥以及饲料上的应用。核桃渣有机质含量是目前市面上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的2-3倍,把这块开发起来后。他的核桃油成本又降低了几块几块。他的核桃渣有机肥,还有新的土壤改良项目实验、食用菌种植试验、黄精种植试验…这些试验,都是为了让核桃的价值最大化开发利用,最终降低核桃油的成本,吸引更多人来参与核桃油的产业发展中。

万教授说,横断山核桃油这一块是他的一个心愿,他写的关于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考,不同的官方渠道帮他给中央他们递上了意见,加强中国核桃产业的振兴发展的建议。

难而正确的事,很少有人愿意去做,但又必须有人去做。

作为川农的教授,长期以来,“行走”是他工作生活的主题。从川西高原,到横断山脉,从喜马拉雅,到新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他在雪山中探寻杨树、核桃奥秘的同时,种子资源库以及更可持续化发展之路,万教授务实地践行着。

在核桃基地,恰巧遇到农大大一学生的劳动课程(现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有劳动课),幸遇万教授,带队的老师邀请万教授给他们的学生来上一课。他直接地,站在核桃树边,现场开课:

同学们:
相亲不如偶遇,我是没准备来上课的,今天纯粹是偶遇,我不仅偶遇你们,还有我们远方的梦想。大家看到的这一帮人里,也有我们的校友,还有更多的是我们的朋友,他们也来偶遇到你们了。

相遇也算是有缘分,其实今天,你们在这里面做实验,劳动的核桃林,都是我在2011年的时候,在11年前,我带着我的研究生亲手摘种下去的,当时就是一个小苗苗,现在那么大了。

所以说现在学校也好,国家也好,要培养大家的爱劳动的这种情怀和情结,那么劳动的价值在哪里?

同学们可以看出劳动的价值,就在于留给你你觉得有成就感的东西。

你比如说,万老师现在有点小小的引以为豪或者小骄傲的,就是你看我栽的树长这么大了。栽树的时候,我的女儿刚好一岁,当时我就带她到地里来,现在我女儿都长这么高。

当然了,同学们,今天我们接触的劳动是比较传统的一种简单的劳动,但是,现在的农业和林业已经不是你们今天经历的这种,机械化和智能化,才是是未来的方向,所以今天大家能够体验到劳动的这种还是比较辛苦,但是这种辛苦,我们就要想象着以后我们怎么让他变得不辛苦。把劳动做成一种享受。

比如说万老师有些时候在想,现在的有一些豪华型的拖拉机,其实它很好,开着拖拉机在田园里面去耕地是一种享受。还有现在比如说打生物农药,用智能化的无人机;甚至除草,现在这里还是人工,但已经有好多这种园区,除草全部就是机械化,智能化的这种机器人来做了。

今天这个时候,我们的农业它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现在正是这种变革期。未来农业是你们的。

刚才远方的有朋友问我,这个核桃园是不是我从野生里找回来的,然后种在这里把它开发出来的?

确实也是这样的,核桃是2008年、2009年我们在四川乐山马边县的每一个乡村,我们把他们全县的核桃筛选了一遍比较好的,把它的枝条采下来,然后嫁接在小苗上,再移植到这里来的。

所以说他们来到这里之前,都是野生的,只是我们筛选了一部分比较好的来种在这里。当时我们为什么要筛选野生的?其实大家看到这都是核桃,但是它是不一样的,比如像这一棵核桃,你看它的树叶都还很多,对不对?核桃还很多,而那边的核桃它的树叶都掉完了,对不对?好,其实这就反映出他们的是不一样的。

我们当时做工作的时候是因为四川盆地内,包括绵阳、德阳、宜宾…这些地方至少种有500万亩的核桃,这500万亩到现在可能连5万亩都没有了,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为什么全军覆没?

因为那些品种大多是来自于山东的品种,在我们这四川气候的高温高湿气候不适应,刚开始还接着果,后来全部慢慢死了。所以我们当时做育种的时候,希望能够培育出抗病性很强,基本上不用打药就可以结出来的核桃。

我们就从野生里面的筛选到这里来之后,我们核桃也是都不打药的,现在说实话我们这个品种还是很好,真的之后是可以不用打药的,他就不会死。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上次也有人问我,现在我们品种是有了,但是因为核桃产业现在已经面临很困难的一个阶段,没人种核桃了,所以推广很困难,好品种推广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从种植业然后来做到加工业的原因。

好,接下来。我和你们演示一下怎么剪枝条。你别看万老师比较肥,但是还是有身轻如燕的一面。这一个枝条它就是属于独立植物,它让树不停往上走,下面的树就会干,我们一般就会把它给剪掉。现在我也在想,像这些工作以后就没人来做了,只有靠机器来做,所以我就在想要实现能够爬树,并且能够剪枝的这种机器人怎么来实现?


这是很生动的一课,我不知道这里的新大学生是否能意识到。也许有的人会明白并因此开悟,那他很庆幸;如果有人不会明白。其实也没什么,每个人的一生中,有无数次的机会或高人开悟在身边,但他不会明白。

万教授是有多浪漫,想象着未来的田园生活,是能开着豪华拖拉机在田间享受;他对这些学生是真爱的,用他的浪漫,用他的与时俱进视野,给他的学生,上了一堂深刻的开天眼的课。

所以,恰好旁听了这样一课的我们,也是极其幸运的。

关于与时俱进,他有更多的表达,比如,如果是现在重新种植这些核桃,开枝得高一些而不能太矮,这样机器人或者机械才能进入林子来去自如地工作;应该如何排列,让除草机好进入除草,以及,机器人如何设计…

干活就要轻松下来干农业才有希望。

像我们那一代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全靠体力干,这个农业是没有希望的,必须要改变。科技发展在农业上的变革,在未来10年会是天翻地覆地变化…

为什么聊核桃油要聊到这些?因为,和万教授呆的时间越长,你会越能感受到他身上的中国式特有的家国情怀特质,士,是中国特色。他的思考的出发点,就是纯粹的于民有利,于国有利。用他们的专业,他们的视野,同时又如万教授这般务实的人,这样的人,他所出品的产品,有他专业性的底线,有他身为士子的底线。

万教授横断山的核桃油,是一级核桃油。
在严控原料质量的基础上(横断山几百年野生核桃,为什么好我们前面描述)

41°带壳烘炒、纯物理低温压榨、两次过滤。

二、万教授与杨树

杨树这块,如果站在目的的角度上看,你或许可以忽略,但杨教授每每提到杨树,眼里带光,嘴角上扬的快乐与自豪,那种徜徉于杨树世界的快乐是能够感染到人的。

在抵达杨树基地时,万教授笑颜如花:来看看我的杨树,我每次看到他们,我就觉得他们在对着我笑。

看到他的杨树,他浪漫地开场。

开篇之时,我们提到万教授研究杨树的目的与意义:

面向青藏高原的杨树的育种或者栽培的工作的主要目的,希望能够在现在青藏高原区海拔3800米到4500米这个区域(该区域现在是没有树的,都是草地),希望能够种一些杨树,种了之后可以改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给高海拔地方的这些藏民提供这一些燃料,因为他们现在主要的是烧牛粪,烧马粪。

给他种点树,他砍来烧柴的话要好得多。同时其实藏民对树还是很向往的,比如说有一些村庄,他们都会把有一棵很少的有一棵是活的,他们把它围起来保护得很好,因为很稀有。

还有,青藏高原号称是世界的第三极,现在的沙化是比较严重的,如果青藏高原沙漠化,这个过程不能被扭转的话,它会形成4000米海拔的沙漠,4000米的沙漠一起沙尘暴的时候,它的风沙,会蔓延到上海。
所以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它对整个中国甚至对东南亚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这是万教授他们研究杨树的目的与志向。

这片杨树基地,是他们面向青藏高原杨树资源的收集,评测、研究。杨树研究过程中,有许多特别有意思的发现,他沉浸在他的世界里与我们分享了部分:

研究杨树的物种起源,这种起源就像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研究杨树物种起源时,他们发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基础上存在物种缺陷,达尔文有些理论不对。

他们在杨树上发现了什么?

两株杨树杂交产生了新的一株杨树,然后这株杨树成为一个新物种,把两个母杨树给淘汰掉,甚至更极端的。他们有一个大量的推测:我们人的起源很可能都不是传统是来自猴子进化来的,很可能就是由至少是两波差异很大的猴子杂交而来的…这些研究特别有意思,他们深陷其中。

万教授指着其中一株杨树说:这株杨树品种,目前在全世界就只有康定的一个很小的山坡坡上有总株数不会超过100株。也就是说这个杨树如果不是他们的工作,它很可能就灭绝了就没有了,但是由于他们团队的工作,把它保存,把它研究出来,可以留给我们的人类,“所以这个工作很有价值很有意义”,他一脸幸福的成就感。

还有一个很高的杨树,突兀立在那里,万教授说也是他们新发现的一个新物种。是原来所有人类的认知里面没有杨树品种。去年6月去的甘孜一条沟里面发现的(他们在山上林子里走都是东张西望吗),它发现的意义是啥呢?它对干旱的生境长的特别快特别好。

万教授说未来要利用它拿来育成苗做成品种之后,在干旱地区的造林使用,这样它的价值就体现了。

我们站的这一块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大的杨树地,浓缩了整个青藏高原区,包括四川、云南、西藏,还有陕西的秦岭以及甘肃,几乎所有的杨树都在我们眼前。

万教授说杨树很有意义,但这个工作难度很大,时间跨度长。

今年他们就拿了很多杨树苗子在高原上去种,由于当地人的管理不善,死了很多。
他们在整个青藏高原区,建了一个国家级的组织资源库。它是目前青藏高原区的唯一的一个国家林木种子资源库。

这是,万教授,一位中国书生的家国情怀。他的核桃油,始于扶贫,终于核桃油产业振兴的战略,以专业,以务实,以家国情怀崛起的品质,只因,它能提升国民健康,它能摆脱中国粮油被卡脖子的命运。

精神世界有强烈需求和敏感的人,通常都会具有一定的浪漫气质。
这种气质来自于自我追求,更倾向于探索真正的自我!

这是,在川农万教授身上感受到的气质。


远方好物随军记者蜗牛

202-11-10

微信图片_20221110204636.jpg


标签:

上一篇:鹿胶
下一篇:冬天的羊肉汤
取消
扫码支持